029-6886298815353605866
热门关键词:
超滤系统的工作原理
超滤(Ultra-filtration, UF)是一种能将溶液进行净化和分离的膜分离技术。超滤系统由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反洗系统、杀菌剂、酸、碱加药系统和超滤清洗装置组成,是以超滤膜丝为过滤介质,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的溶液分离装置。超滤膜只允许溶液中的溶剂(如水分子)、无机盐及小分子有机物透过,而将溶液中的悬浮物、胶体、蛋白质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截留,从而达到净化和分离的目的。
超滤系统的常用术语
膜组件:
将超滤膜丝组装在一个基本单元设备内成为组件。超滤膜组件主要包括:膜丝、膜丝的支撑体、流道、膜密封、外壳、外套接口。
不对称膜:
不对称膜也叫非对称膜,由一层薄的多孔或致密皮层(分离作用)和一层厚得多的多孔层(支撑作用)组成。
通量:
水通量是指产水透过超滤膜的流量,通常表达为每天每平方英尺膜面积产多少加仑的水(GFD)。
浓差极化:
是指当溶液透过膜时,溶质会在高压侧的溶液与膜界面上发生溶质积聚,使界面上溶质的浓度高于主体溶液的浓度,浓差极化的存在会使膜的传递性能以至分离性能明显下降,大大影响膜组件的工作效率,并将缩短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跨膜压差:
跨膜压差也叫透膜压差(TMP),是指中空丝内侧平均给水压与渗透液压力之间的差值,TMP=(给水压力+浓水压力)/2-产水压力。
温度修正跨膜压差:
由于水透过超滤膜的速度与水温有关,温度修正跨膜压差(TCTMP)是根据实际温度的修正值,TCTMP=TMP*e0.019(T-20)
压力差:
是指超滤膜组件进出口压力之间的差值。
全量过滤:
在全量过滤中,SV超滤膜组件的入水在跨膜压差的推动下全部透过膜丝得以净化。
错流过滤:
是指SV超滤系统设立“纯水端”、“浓水端”两个运行出口,运行时一部分水在跨膜压差的推动下透过超滤膜丝得以净化,从“纯水端”产出,另一部分水沿平行于有效膜面方向流动,可起到冲刷膜表面污染物碎片的作用,最终从“浓水端”排出。这种运行方式一般就称为“错流过滤。”
反洗:
是指冲洗水与正常过滤方向相反,松动表面沉积杂质并将之冲出。
化学反洗:
是指在超滤膜进行反洗的同时向反洗水中加入化学药品,去除膜表面沉积的小量污染物,同时防止污染物的大量沉积与滋生。
正冲:
是指冲洗水与正常过滤方向相同,从组件的给水端冲至浓水端,将中空纤维丝内侧残余的清洗液与污染物冲出排放。
化学清洗:
是指当超滤膜内积累的污染物通过反洗或化学反洗无法去除,同时跨膜压差达到规定的界限值时,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较长时间的化学药品清洗。化学清洗一般需要采用酸碱、杀菌剂或专用清洗药剂进行循环清洗。
完整性检测:
在超滤系统运行过程中,膜组件中的膜丝偶尔会发生破裂或断丝,从而破坏了膜组件的完整性。一般采用压力气泡试验来鉴定膜丝的完整性。当发现有破裂纤维时,可用环氧胶堵死此破裂丝的两端,使其与系统永久隔离。
截留率:
是指膜能截留某种分子量物质的百分率。通常把能截留90%某种分子的分子量作为超滤膜的截留范围,称为截留分子量或切割分子量。截留率R=(cf-cp)/cp*100% cf指原料液浓度,cp指透过液浓度。
内压与外压:
中空纤维式超滤膜组件根据原水的流入与流出方向的不同,分为外压和内压式两种。外压指原水从超滤膜丝外流入膜丝内,从而集中流出,内压指原水从超滤膜丝内流出膜丝外。
利用率:
利用率(回收率)是指产水占原水的百分比。利用率%=产水流量/总原水流量×100%。
咨询热线
029-6886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