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密封圈安装错误导致反渗透膜快速结垢_陕西富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029-6886298815353605866

热门关键词: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反渗透密封圈安装错误导致反渗透膜快速结垢

发布日期:2025-03-28 08:47
信息摘要:
反渗透系统在初始运行阶段出现结垢现象是水处理领域常见的异常工况之一。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此类问题往往与设计、操作或设备安装环节的疏漏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及...

反渗透系统在初始运行阶段出现结垢现象是水处理领域常见的异常工况之一。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此类问题往往与设计、操作或设备安装环节的疏漏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及案例,探讨结垢成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一、反渗透系统结垢的常规成因分析


1. 进水水质未全面检测
若设计阶段未对原水进行完整的离子成分分析(如Ca²⁺、Mg²⁺、HCO₃⁻等关键指标),可能导致阻垢剂选型不当。例如某沿海工厂案例中,原水总硬度检测值(550mg/L)被误判为常规地表水(通常<150mg/L),直接选用通用型阻垢剂,运行仅15天后即出现碳酸钙结垢,膜通量下降28%。


2. 水源变化与阻垢剂适配性
某工业园区水厂在切换水源后(地下水改为地表水),未调整原有磷酸盐类阻垢剂。运行数据显示,二段浓水侧LSI指数(朗格利尔饱和指数)从0.2骤升至2.5(超过警戒值1.8),最终导致二段末端膜表面形成1mm厚硫酸钙垢层,脱盐率从99.2%降至94.5%。


3. 回收率控制失当
当系统回收率超过设计阈值时,浓水侧离子浓度呈指数级上升。某项目设计回收率75%,实际运行中因产水需求临时提升至82%,仅72小时即监测到二段压差上升0.15MPa,拆解发现末段膜元件流道堵塞率达40%。


二、特殊案例:密封圈安装方向错误引发的快速结垢


运行背景:新建反渗透系统累计运行时间仅18小时,采用间歇运行模式(每日启停3次)。


性能异常:一段产水电导率稳定在8-12μS/cm,二段电导率却从初始值15μS/cm飙升至275μS/cm,脱盐率差值达97.3% vs. 89.1%。


结垢特征:拆解二段末端膜元件时,发现端盖处存在白色结晶物,经XRD分析确认主要为CaCO₃(占比82%)与少量SiO₂(12%)。酸洗试验中,5%盐酸溶液反应产生CO₂气泡,验证了碳酸盐结垢的主导地位。


安装错误细节:二段6支膜元件的浓水密封圈全部反向安装,盐水密封圈开口方向必须面向进水方向。如下图:

1743123139353.jpg


反方向的错误安装会导致30%-40%进水未经膜过滤直接混入浓水。流量计数据显示,系统表观浓水流量为4.5m³/h,而膜实际产生的浓水仅3.1m³/h。


回收率计算偏差:系统表观回收率R=产水量/(产水量+表观浓水量)=14/(14+4.5)=75.7%,但膜实际回收率R'=14/(14+3.1)=82%,从而引发结垢。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反渗透系统早期结垢问题需结合水质数据、设备状态与工艺参数进行多维诊断。特别是安装环节的细节管控,往往成为预防异常工况的关键突破口。


推荐资讯
反渗透系统压差与污染物控制

反渗透系统压差与污染物控制

1. 不同污染类型对系统压差的影响 (1)生物膜与悬浮物污染 当反渗透系统一段出现单端污染时,进水侧横截面会因污染物堆积形成局部阻力,导致压差显著上升。实验...
2025-03-31
EDI设备电阻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EDI设备电阻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EDI超纯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若出现产水电阻率下降的现象,通常与进水水质、操作参数控制、污染物累积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结合具体数据和案例分析,阐述导致电阻率异常...
2025-03-31
反渗透密封圈安装错误导致反渗透膜快速结垢

反渗透密封圈安装错误导致反渗透膜快速结垢

反渗透系统在初始运行阶段出现结垢现象是水处理领域常见的异常工况之一。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此类问题往往与设计、操作或设备安装环节的疏漏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及...
2025-03-28
反渗透保安过滤器常用滤芯有哪些

反渗透保安过滤器常用滤芯有哪些

保安过滤器一般设置在压力容器之前,以去除浊度为1度以下的的细小微粒,以此满足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行原液过滤的要求。有时也将保安过滤器设置在水处理系统的末端,防止细小...
2025-03-16
机械过滤器与离子交换器视镜应该怎么配

机械过滤器与离子交换器视镜应该怎么配

视镜的作用是观察内部运行情况,比如滤料的状态、水流情况以及反洗效果。在水处理系统中,机械过滤器与树脂离子交换器的视镜配置需根据功能需求和操作维护要求进行设计。一...
2025-03-16

咨询热线

029-6886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