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6886298815353605866
热门关键词:
反渗透的原理及相关专业术语
1、反渗透系统的原理
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2、反渗透系统的结构
反渗透系统主要由反渗透装置、化学清洗系统组成。反渗透装置主要由反渗透膜组件、压力容器、高压泵、反渗透滑架、控制仪表及相关压力管道等组合而成。化学清洗系统主要由化学清洗水箱、水泵、清洗保安过滤器等组合而成。
3、反渗透系统常用术语
淡水:
又称渗透水,产水,是指反渗透系统的净化水。
供水:
又称供给水,给水,是进入反渗透膜系统的供给水。
浓水:
又称盐水,是反渗透系统的浓缩废液。
反渗透膜:
允许溶液中溶剂透过而溶质(溶解固形物)却不能透过的半透膜。
产水量:
膜元件、膜组件系列或系统每小时生产淡水的能力。
膜元件:
将反渗透膜片与进水流道网格、产水流道材料、产水中心管和抗应力器等用胶粘剂等组装在一起,能实现进水与产水分开的反渗透最小单元成为膜元件。
膜组件:
一个或多个膜元件安装在受压力的压力容器外壳内构成膜组件。
段:
膜组件的浓水流经下一组膜组件处理,流经几组膜组件即称为几段。
级:
膜组件的产品水再经下一组膜组件处理,产品水经几次膜组件处理即称为几级。
产水通量:
单位时间内透过膜元件(组件)单位膜表面积的产水量。
回收率:
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为产水的百分率,即淡水与供水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回收率(%)= 淡水(产水量)/供水量 ×100%
回收率可以通过设置在浓水管路上的浓水阀调节,最高回收率应以膜系统不会因盐类等杂质的过饱和发生沉淀为原则。
脱盐率:
反渗透装置或膜件从进水中除去总溶解性杂质的百分率,它表示了反渗透装置对盐分(或特定分子)的脱除能力。
按电导率计算
脱盐率=(进水电导率-出水电导率)/进水电导率 ×100%
按Cl-计算
脱盐率=(进水Cl--出水Cl-/进水Cl-)×100%
浓差极化:
反渗透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淡水透过后,膜界面层浓缩水中含盐量增大和进水之间往往会产生浓度差,严重时会形成很高的浓度梯度的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污染指数:
在一定压力和标准间隔时间内,一定体积的水样通过微孔滤膜(0.45μm)的阻塞率。
咨询热线
029-6886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