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6886298815353605866
热门关键词:
反渗透膜元件出厂分为干式与湿式两类。干式膜元件因不含保护液,运输重量可降低约15%-20%,且在适宜储存条件下(温度≤35℃、湿度≤60%)保质期可达3年以上,避免了湿膜因保护液失效导致的膜性能衰减风险。 相比之下,湿膜元件通常在投运48小时内性能趋于稳定,而干膜因需重建水合层,稳定时间延长至72小时,具体时长受进水温度、压力及水质等因素影响。
对于需要快速启动的干膜系统,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方式可显著缩短稳定周期至24-36小时。此方法虽非强制流程,但能提升初期运行效率,尤其适用于紧急投产场景。
1. 预冲洗活化
使用符合GB/T19249-2017标准的反渗透进水,以单支压力容器5-9m³/h的流量连续冲洗10-15分钟。冲洗压力建议控制在6.2bar(90psi)以下,优先采用前置增压泵供水。
实验数据显示,未经预冲洗直接运行的干膜元件可能因残留杂质导致通量永久性下降8%-12%,故该环节对首次使用的膜元件尤为关键。
2. 化学浸泡强化
配制浓度为1.2%(最低不低于1.0%)的焦亚硫酸钠溶液,使用电导率≤50μS/cm的去离子水溶解药剂。将膜元件完全浸没于溶液中10-14天,溶液pH值严格控制在3.0以上,温度维持在0-32℃区间。
研究表明,该浓度下的焦亚硫酸钠可有效抑制微生物滋生,同时形成保护膜,使膜通量恢复效率提升30%。浸泡过程中需确保压力容器持续排出多余溶液,防止气体积聚。
3. 后冲洗适配
根据启动时间差异采取两种方案:
48小时内启动:使用达标进水以同等流量(5-9m³/h)冲洗60分钟,重点清除残留药剂。冲洗后可直接进入产水阶段,此时膜通量可达设计值的95%以上。
超48小时启动:除完成60分钟冲洗外,需参照《反渗透膜元件储存技术规范》(HY/T 113-2020)执行短期保存程序,包括注入1.0%亚硫酸氢钠溶液并密封压力容器,避免二次干燥损伤膜结构。
咨询热线
029-68862988